草原云客户端
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日报官方微博
草原云官方抖音号

多彩活动促团结 齐心向党铸北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25年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综述

2025-10-09 阅读量:

 

  《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规定,每年9月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2025年9月是第4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做好活动月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教育和引导各族师生员工牢固树立“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新征程上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制定活动月工作方案,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并广泛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学研交流活动、文体活动和共建活动。相关工作。自学校活动月启动以来,各项活动呈现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持久动力。
  一、学研活动:?政策法规入脑入心。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活动月各项工作,出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方案》,紧密结合学校重点工作任务,精心筹划,认真组织,高标准开展各项活动。各学院、各部门以活动月为契机,通过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观看《海的尽头是草原》《731》等相关主题电影,参观和硕恪靖公主府、昭君博物院、多松年纪念馆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等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各学院积极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座谈会、故事分享会、主题班会、主题手抄报制作比赛等学习教育活动,覆盖人群2000人次。学校充分发挥场馆育人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9月共接待政府机关、高校院所、企业团体等参观单位400余家,1万余人次到馆参观。组织新生有序参观校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时代楷模文化长廊,实现新生教育全覆盖。通过这些学研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深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学研氛围。





  二、文体活动:专业赋能“一院一品”品牌。
  学校提前谋划“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要求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一院一特色”品牌。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组织观看阅兵式直播,覆盖人群2000人。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新生军训歌咏比赛和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总结表彰大会,教育新生要涵养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塑造健全品格,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籽”,恪守“崇正、尚智、务本、传承”校训,以拼搏之姿绽放青春光彩。开展教职员工“守望相助杯”健步走活动,组织开展第二十六届“白马杯”校园足球赛,教育引导师生员工更加由衷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凝聚起各族师生员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三、共建活动:校地牵手铸团结新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互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实现资源互补。学校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分别深入学校与体育局的乡村振兴联系点通辽市库伦旗先进苏木奈林稿嘎查和水泉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已连续六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向校外延伸,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学校积极开展联合互动,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内蒙古博物院,举办“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进校园暨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节”专场活动,活动依托数字展车、中华文化体验、非遗展示、知识竞赛等形式,为师生打造了一堂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推动文博机构与学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搭建起文化交流新桥梁,丰富了思政教育形式和载体。




  四、“线上+线下”联动,融媒传播唱响主流强音。
  活动月期间,广泛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系列宣传活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学校和美民院微信公众号推出了8期【活动月进行时】专栏,发布校园各类主题活动。学校和美民院视频号制作【一馆看千年·微科普】何尊和“宅兹中国”、“石榴籽e起来”——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视频和普通话绕口令小视频,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屡创新高。线下方面,学校在校园内显著位置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海报、条幅等,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传播效果。
  学校重视与外媒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优势,促进线上线下资源的衔接与融通,通过央广网客户端、新闻纵横栏目、新闻报纸与摘要栏目、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草原云客户端、各级各类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切实拓宽宣传维度,不断增强传播的实效性和覆盖面,促进网上网下两个教育场的衔接整合。
  在活动月宣传工作中,学校还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宣传产品。例如,设计制作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文创产品,如书签、笔记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图章等,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通过这些创新举措,进一丰富了宣传形式和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