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北宋苏辙曾讲,“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意思是心思端正才能心境平和、头脑清醒,有利之事来临就必然能意识到,有害之事临头也必然能觉察到。苏辙以此规劝为政者要约束内心、管住欲望。古语有云:“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为政者手握权力资源,时常会受到诱惑,就如同马走在悬崖边一样,缺少了束缚就容易坠入悬崖、身败名裂。因此,要常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做到心正身正、为政以公。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曾写下《悯农》的唐代诗人李绅,为官后却渐次豪奢、鱼肉百姓。南北朝著名将领张赦提,出任幽州刺史之初勤政爱民,颇有清名,但随着时间推移便不再严于律己、从严治家,放纵妻子大肆受贿,百姓深受其害,东窗事发后才悔恨不已,对妻子说“九泉之下,当为仇敌矣!”遍数古今污吏,没有生而为贪者,皆因私欲失管、私心放纵,教训不可谓不深。
“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人生而有欲,欲虽不可去,求应有所节,能否战胜诱惑,关键还在于个人定力。东汉名臣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当有人问他有没有私心杂念时,他说“私心与生俱来”,需尽力克制,并举例为证“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明代名臣徐溥,为了检点自身言行,分别贮藏黄豆和黑豆记录所做的好事和坏事,不断地约束激励自己、完善品行道德。可见,廉吏亦凡人,他们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在面对欲望时即便难以不心动,也会做到心动而不行动,自省自警、守心克己,止于所当止。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为政者存公心灭私欲,群众才会信赖拥戴。长征时,毛泽东的警卫员仅是为其多领了一些红辣椒,就被酷爱辣椒的主席严令退回;一次,周恩来收到老部下托人送来的一筐橘子,却按照双倍的价钱寄去了钱。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先辈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以公心战私心。大公无私、执政为民,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赢得民心、不辱使命的根本所在。
身之主宰便是心。人的一切想法和行为都生发于心,唯有内心具备一以贯之的力量,心灵才不会依傍他处,行为才能始终勇毅坚定、正道直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身为党员干部,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应重视正心修身,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慎欲知足,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