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 宋 · 朱淑真
一、冬至由来
自然内涵: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在北半球,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太阳光线逐渐北移,北半球白天开始变长.《礼记·夏小正》中提到“(十一月)陨糜角,日冬至,阳气至始动”,可见古人早已通过自然现象观测到冬至后阳气逐渐上升.
人文内涵:
1.起源久远:冬至起源可追溯至周朝,当时周公旦派专家用八尺土圭测全国中心,将影子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
2.成为节日:冬至作为节日源于汉代,汉武帝时采用夏历正月为一年之始,冬至便成为重要节日,官府举行祝贺仪式“贺冬”,例行放假。
3.传承发展: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时期,皇帝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直至今日,民间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二、冬至习俗
(一)祭祀
1. 祭天:古人认为自然界季节变化由天神支配,冬至是阴气极盛、阳气始生之时,需祭天。《周礼?春官?宗伯下》记载,冬至日大司乐要在地上的圜丘奏乐六次,迎天神降.
2. 祭祖:早在东汉《四民月令》就有记载,冬至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等物。南方沿海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会将祖先像、牌位供于家中上厅,摆好供品祭拜,有的地方还会祭祀天神、土地神,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二)饮食
1. 吃饺子:北方许多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用羊肉和驱寒药材及面皮,包成耳朵样的“驱寒矫耳汤”施舍给百姓,后人们模仿形成习俗.
2. 吃汤圆:南方普遍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取团圆之意,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江南一些地区还会吃冬至团.
(三)数九与消寒
“数九”风俗最早见于《荆楚岁时记》,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即八十一天,期间人们会通过画九九消寒图来消遣,计算春暖日期。消寒图有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图式.
三、冬至养生
1. 起居:冬至前后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比如,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这样能养人体阳气,使精力充沛。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颈部,出门可戴帽子、围巾,穿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防止寒邪入侵。
2. 饮食:可多吃羊肉、牛肉、桂圆等温热性食物,以补充身体阳气,抵御寒冷。像羊肉萝卜汤,羊肉温热,萝卜可中和羊肉的燥热,使营养更均衡。冬至也是阴阳转换之时,可适当食用枸杞、黑芝麻等滋阴食物,使阴阳平衡。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
3. 运动:可选择在室内进行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也可在天气好时进行散步、慢跑等户外运动。冬至后人体阳气较弱,运动时不宜过度劳累,微微出汗即可。比如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宜。
古人认为
冬至节,春之先声也
是个吉日,预示着否极泰来
所以
在今天这个“冬至”
团子还有一个祝福予你:
愿冬日所盼,终如约